《SUDU品牌服装创业史》写字楼里的合伙生意
2011年1月5日,乔司仓库,我盯着鑫×贸易公司刚发的传真,纸上的"月均消化尾货5万件"刺得眼睛生疼。仓库角落里,三个东北口音的背包客正用验钞灯扫射库存毛衣,领头的汉子脖颈上金链子卡在羽绒服拉链里:"汪总,这批货吊牌价打三折,我全吃。"
2011年1月5日,乔司仓库,我盯着鑫×贸易公司刚发的传真,纸上的"月均消化尾货5万件"刺得眼睛生疼。仓库角落里,三个东北口音的背包客正用验钞灯扫射库存毛衣,领头的汉子脖颈上金链子卡在羽绒服拉链里:"汪总,这批货吊牌价打三折,我全吃。"
2010年末的杭州下着冷雨,我蹲在乔司仓库的日光灯下,看林夕拿着放大镜核对衬衫洗水标。"这批货说是100%桑蚕丝,实际检测37%聚酯纤维。"她把手里的质检报告递给我,腕间是刚买的精工手表,"好在吊牌还没缝,来得及改。"
千里眼出现那天,乔司仓库区的野猫炸了毛。这秃顶男人骑着辆嘎吱作响的凤凰牌自行车,车筐里塞着皱巴巴的"利群"烟盒,后座绑着个蛇皮袋,鼓鼓囊囊露出半截水洗标。